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_有奶水三级电视频_婷婷五月天激情综合影院

寧政辦發(fā)〔2011〕115號《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fā)市住建委市物價局市交通運輸局關于緩解過江交通難的工作意見的通知》

瀏覽量:          時間:2018-11-16 11:19:59

《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fā)市住建委市物價局市交通運輸局關于緩解過江交通難的工作意見的通知》



寧政辦發(fā)〔2011〕115號





各區(qū)縣人民政府,市府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市住建委、市物價局、市交通運輸局擬定的《關于緩解過江交通難的工作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fā)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zhí)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一年九月五日





關于緩解過江交通難的工作意見


(市住建委 市物價局 市交通運輸局 2011年9月)


隨著我市擁江發(fā)展戰(zhàn)略的深入推進,江北地區(qū)已進入城市化快速發(fā)展階段,人口、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與江南主城的交通聯系迅猛增長。目前,我市過江交通的斷面總流量約18.8萬輛,現有過江通道的總設計通行能力約20萬輛,略大于交通流量。經預測,2035年我市過江交通的總量需求將達到55萬輛左右,遠大于現有過江通道提供的總通行能力,如不提前采取應對措施,過江交通擁堵將進一步加劇?,F提出緩解過江交通難的工作意見如下:


一、總體時序安排


鑒于過江交通擁堵問題產生的歷史性、解決的復雜性和長期性,按照“統籌兼顧,建管并舉,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原則,分階段實施相關工作措施,逐步解決過江交通難問題:


(一)2012年底前:主要采取收費調整和交通管理等政策措施。2011年底前實行緯七路隧道優(yōu)惠收費、交通組織調整優(yōu)化等措施(含長江大橋交通限行;增配及更新過江公交車、試設公交專用道及調優(yōu)線路、建設過江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統等);2012年底前建成長江四橋,以初步平衡過江通道流量分布,基本落實公交優(yōu)先過江政策,一定程度緩解長江大橋的交通擁堵狀況。


(二)2014年7月底前:完成緯三路過江通道建設并實現通車、梅子洲過江通道江南陸地段建設;地鐵3號線、10號線建成并投入運行;開工實施長江大橋整治改造及兩端接線道路改造,以顯著擴大過江通道容量,逐步顯現軌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快速緩解長江大橋的交通擁堵狀況。


(三)2015年底及以后:繼續(xù)加快過江通道建設,實施長效管理措施。2015年底前建成地鐵4號線、S3線一期并投入運行,開工建設軌道4號線二期工程;基本完成長江大橋整治及接線道路改造。建設完善過江通道交通的一體化、智能化、現代化管理系統。逐步實現公交服務基本適應,過江交通出行結構和通道交通分布基本合理,實現過江交通和諧發(fā)展的目標。


二、加快過江通道建設步伐


目前,已建成過江設施為“三橋一隧”:長江大橋、長江二橋、長江三橋以及緯七路過江隧道。在建長江四橋和緯三路過江隧道等兩處過江設施,同時按照“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正在開展長江梅子洲過江通道等項目的前期工作。


(一)加快推進南京長江四橋建設


長江四橋于2008年開工,目前整個工程正按2012年底建成通車的目標推進。主橋計劃于2012年5月實現全橋合龍。要進一步細化工期安排,加強安全保障,確保2012年11月底前實現全線竣工通車。


(二)加快推進緯三路過江通道建設


緯三路過江通道于2010年5月開工,采取BT模式,以中交集團為主組織建設。目前,江南、江北明挖段正開展圍護結構和基坑施工,盾構機計劃在今年底和明年初安裝到位,盾構隧道段施工計劃在2014年5月完成。要進一步加快進度,優(yōu)化固化與周邊路網的銜接方案,確保2014年7月底實現全線竣工通車。


(三)加快推進梅子洲過江通道前期工作


梅子洲過江通道于2008年底啟動預可研編制工作。2010年底為了配合青奧會,確定了夾江段采用隧道過江。目前正在進行可研招標,即將開展編制工作。要緊密結合青奧軸線的實施,年內完成地面段工程的項目審批,進入施工準備階段;跨江段工程力爭在2014年底前完成國家報批,并全面動工。當前,在保證青奧軸建設時點的前提下,要對夾江隧道及江南明挖段方案進行細化和優(yōu)化,力爭梅子洲過江通道江南段與青奧軸同步建成,加快推進該通道全面建設。


三、優(yōu)化過江交通組織


由于過江橋隧收費標準及所在地理區(qū)位的差異,造成過江通道交通分布嚴重不均:長江大橋占48%,長江二橋占34%,長江三橋占11%,緯七路過江隧道占7%(2010年底的一次調查統計數據),導致大橋交通擁堵矛盾突出,緯七路過江隧道、長江三橋流量卻相對不足。要從工程改造和收費價格調整兩方面入手,調節(jié)過江通道的流量分布,使各通道的交通飽和度相對均衡。


(一)實施緯七路過江隧道優(yōu)惠收費


進一步發(fā)揮緯七路過江隧道的溝通作用,在緯三路過江隧道建成通車前,自今年9月6日起,對7座(含7座)以下小客車實施優(yōu)惠收費:一是對省物價局批準的7座(含7座)以下小客車20元/車次的收費標準,統一調至10元/車次;二是月票標準由400元/月再次調至300元/月;如一次性購買全年月票,再按總票價97%給予優(yōu)惠。


(二)提升長江大橋及接線的通行能力


除了過江通道總量不足的原因之外,大橋路面設施破損嚴重,路況較差,對通行能力造成較大折減,也直接造成了長江大橋的交通擁堵。同時,大橋接線道路不暢、節(jié)點車流交織混亂,進出大橋的車流不能有效分流和快速疏散,也間接造成了交通擁堵。要積極協調、努力推動,會同鐵路部門編制和落實好大橋安全隱患消除與病害整治方案,提升其通行能力與使用壽命。同時,按照“多出少進,快出慢進”的分流原則,結合周邊路網建設改造,實施大橋南北兩端交通節(jié)點的改造。


對長江大橋采取交通限行措施。通過限流,合理調控交通需求,有效削減大橋流量,減輕大橋交通壓力。除本地小汽車、公交車和特種車輛外,貨車及其它類型機動車一律禁止通行。另外,加強過橋車輛的荷載監(jiān)控,禁止超載車通行,避免超載對大橋造成損害。


(三)貫通連接過江通道的聯系道路


加快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江南揚子江大道到長江三橋段道路建設,力爭2013年7月底前建成。


四、提升過江公交服務水平


橋北地區(qū)組團化居住特征明顯,公共交通需求強烈。目前,我市已開通30條過江公交線路,配車約700輛,滿足不了過江公共交通需求。為此,要采取五項措施:


(一)適度增配過江通道公交車數


按照實際客運需求,增加公交車數,并有序投放大運量公交車(12米以上的公交車),加快更新現有公交車。同時,調整過江公交路徑,優(yōu)化公交調度,提高公交運能,改善公交運輸條件,提高市民公交出行滿意度。


(二)保障長江大橋公交路權優(yōu)先


按照公交優(yōu)先發(fā)展的要求,在大橋早晚高峰期間,通過交警協調組織,加強交通管控,有力保證公交車優(yōu)先過江。


(三)試行開設公交專用道


借鑒北京市的經驗做法,在長江二橋等過江通道試行開設公交專用道,并配置相應的高標準公交車。通過試行和推廣,建設過江通道的快速公交系統。


(四)建設智能化公交調度系統


安裝GPS等智能化調度裝置,整合各過江公交企業(yè)的車輛資源,強化統一調度,提高公交運行對客運需求變化的反應速度,提升公交運營效率。


(五)實行過江收費站對公交車免費放行


長江隧道、長江二橋和三橋等過江通道對全部公交車給予免費放行優(yōu)惠。同時研究快捷通行方式,增建一定數量的ETC通道,與省聯網中心實行聯網收費,年內投入使用。


五、加快過江軌道交通建設


將過江軌道交通建設作為解決過江難問題和優(yōu)先發(fā)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措施。根據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我市共規(guī)劃3號線、4號線、10號線、14號線、S3線(原12號線)等五條過江軌道線路。目前,正積極推進3號線、4號線、10號線和S3線的建設。力爭地鐵3、10號線、S3線建成開通后,分擔過江客流的42.21%;4號線二期工程建成開通后,軌道交通過江客流分擔率提高到45.26%。


(一)加快推進地鐵3號線、10號線建設


作為首批開工點,兩線過江段已全面開工,3號線過江盾構機的始發(fā)時間計劃在2012年5月,10號線盾構機的始發(fā)時間計劃在2012年3月。要進一步加快建設步伐,確保2014年7月底前兩線建成開通。


(二)加快推進S3線一期工程建設


該工程與大勝關大橋合建段已于2010年8月先期開工,今年下半年要抓緊完成大勝關同步過江段的建設,確保2012年全面開工建設,“十二五”內建成開通。


(三)加快推進地鐵4號線建設


4號線作為繼地鐵3號、10號、S3線后我市的第4條過江軌道線路。目前,一期工程(即江南段)已開展初步設計,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十二五”內建成開通;二期工程(即過江及江北段)力爭“十二五”末開工,“十三五”內建成開通。


(四)加快軌道交通與常規(guī)公交銜接體系建設


按照構建江北地區(qū)以軌道交通為核心,以常規(guī)公交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共交通體系的目標,要結合浦口新城開發(fā)建設,加快開展軌道交通江北站點與公交客運站點及配套停車場的銜接體系的規(guī)劃研究,建設一體化、綜合型換乘樞紐,提高公共交通系統的整體服務效能。







附件下載:









感謝您的捐贈



本文鏈接:http://www.per-better.com/rule/48096.html

本文關鍵詞: 南京市, 南京市人民政府, 寧政辦發(fā)

最新政策
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