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政辦發(fā)〔2017〕31號《湖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fā)湖州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計劃(2017-2018年)的通知》
湖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fā)湖州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計劃(2017-2018年)的通知
湖政辦發(fā)〔2017〕31號
各縣區(qū)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湖州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計劃(2017-2018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zhí)行。
湖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3月29日
湖州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計劃(2017-2018年)
為加快推進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省委、省政府統(tǒng)一部署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發(fā)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以“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為目標,按照“主動減災、積極防災”和“避讓搬遷為主,搬遷與治理相結合”的工作要求,全面實施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著力消除隱患,有效降低地質災害風險,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高質量建設現(xiàn)代化生態(tài)型濱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標
湖州市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任務力爭兩年完成。到2018年底前,已查明的16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率達100%,其中避讓搬遷82處,工程治理75處,監(jiān)測預警3處,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人數(shù)減少1000人以上。新發(fā)生的地質災害險情有效處置率為100%。
(一)2017年基本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90處,減少受威脅群眾649人。
(二)2018年基本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67處,減少受威脅群眾384人。
(三)健全完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長效機制。強化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網絡體系、監(jiān)測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全市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和應急救援工作能力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工作任務
(一)加快“搬”,全力推進隱患點受威脅群眾避讓搬遷
1.抓緊制定計劃。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核查,進一步核實隱患點,明確避讓搬遷項目。堅持“避字當先”,對地質環(huán)境復雜、危害程度大、工程治理難度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按照“應搬必搬”要求,對危險區(qū)內的群眾實施避讓搬遷。同時,加強對搬遷安置點的選址評估,確保新址不受地質災害威脅。
2.加快實施進度。各地要明確責任和措施,倒排時間、掛圖作戰(zhàn),加快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受威脅群眾避讓搬遷進度,并要確保舊房及時拆除。
3.創(chuàng)新安置方式。各縣區(qū)政府要結合新型城鎮(zhèn)化、小城鎮(zhèn)環(huán)境綜合整治、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等,統(tǒng)籌安排安置地塊,引導群眾向縣城、中心鎮(zhèn)、中心村集聚。鼓勵農村置換避讓搬遷安置等創(chuàng)新辦法,多樣化安置以減輕農民的負擔。
(二)嚴格“治”,科學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
1.嚴格工程治理對象。對技術可行、經濟合理、風險可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采取工程措施消除隱患。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依據輕重緩急程度分期分批落實治理任務,確保兩年內完成已查明地質災害隱患治理。
2.嚴格工程治理標準。按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規(guī)范嚴格執(zhí)行,要以打造“精品工程”“優(yōu)質工程”“示范工程”要求,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確保除險到位。
3.嚴格工程質量監(jiān)管。嚴格執(zhí)行地質災害工程招投標制度,優(yōu)選治理工程實施單位,科學設計,精心施工。各縣區(qū)政府要切實加強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質量管理,建立健全治理工程質量監(jiān)督檢驗制度,嚴格監(jiān)管,確保工程質量。督促施工單位做好地質災害監(jiān)測預警工作,確保施工安全。
(三)強化“防”,著力提升地質災害監(jiān)測防控水平
1.強化地質災害隱患動態(tài)管理。加強地質災害隱患的動態(tài)巡查和監(jiān)管,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隱患點“屬地負責、專業(yè)調查、統(tǒng)一入庫、動態(tài)監(jiān)管”制度。縣區(qū)國土資源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專業(yè)隊伍開展地質災害調查、排查,及時確認地質災害隱患點,錄入全省地質災害隱患點數(shù)據庫。鄉(xiāng)鎮(zhèn)、村、項目單位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及避讓搬遷治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巡查,密切關注隱患點動態(tài)變化情況。對完成綜合治理、已消除隱患的點,按照分級核銷的要求,及時銷號。
2.強化地質災害監(jiān)測預警。完善構建國土資源、氣象、水利等多部門聯(lián)合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體系,健全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專業(yè)監(jiān)測網絡,提升專業(yè)預警預報水平,提高預警信息發(fā)布的及時性和覆蓋面。
3.強化基層基礎管理。全面完成縣區(qū)1:50000萬農村山區(qū)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有序開展以地質災害高、中易發(fā)區(qū)鄉(xiāng)鎮(zhèn)為重點的1:2000—1:10000地質災害風險區(qū)劃工作。加強群測群防隊伍建設,及時調整充實群測群防隊伍,將基層群測群防人員補助資金納入各級財政保障范圍。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湖州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及時研究解決和協(xié)調處理工作推進中的問題,督促檢查貫徹實施情況。同時,設立湖州市地質災害應急服務中心,負責技術指導。各地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強化組織領導,確保防治責任和措施層層落到實處。各地要按照省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要求和本行動計劃,結合當?shù)貙嶋H,編制具體實施方案,并報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二)強化要素支持。各地要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省政府有關對地質災害避讓搬遷用地指標和空間保障的制度,靈活拓寬避讓搬遷的渠道,統(tǒng)籌安排安置地塊,保障地質災害隱患點避讓搬遷安置用地,并因地制宜做好避讓搬遷后土地的綜合利用。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保障地質災害隱患點避讓搬遷、工程治理經費,鼓勵實施差別化的補助政策,落實好群測群防人員補助、農村居民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各項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并將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市區(qū)地災隱患點避讓搬遷補助資金和工程治理項目資金由市財政安排50%,其余由所在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共同承擔。
(三)強化責任落實。各縣區(qū)政府是本行政區(qū)域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主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地質災害防治的第一責任人。各地要按照省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要求和本行動計劃要求對綜合治理行動計劃目標任務進行分解,逐級落實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人,建立落實行動計劃的工作責任制,完善逐級負責制,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檢查。發(fā)改、經信、財政、國土資源、建設、規(guī)劃、安全監(jiān)管、水利、氣象、交通運輸、農辦、旅游、民政等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協(xié)作,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工作。
(四)嚴格督導考核。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工作列入市對縣區(qū)年度綜合考核,實行月報進度、季度通報、年度考核。嚴格落實各方主體責任人工程質量責任終身制。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對各地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督查和指導,對督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責令限期整改。對工作不實、落實不力、措施不嚴、造成嚴重后果的,嚴肅追究問責。
(五)加強宣傳教育。各地要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群眾識災、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要及時總結推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好經驗好做法,充分發(fā)揮典型示范的帶動作用,形成群測群防的濃厚氛圍。
附件:
1.湖州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領導小組
2.湖州市地質災害應急服務中心人員名單
3.湖州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任務安排表
湖州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領導小組
組 長:楊六順
副組長:龔 ?。ㄊ姓?br />
朱仲華(市國土資源局)
成 員:吳云妹(市農辦)
李紅英(市發(fā)改委)
吳建英(市民政局)
孫倩如(市財政局)
徐建洪(市國土資源局)
郭旭華(市建設局)
任 立(市規(guī)劃局)
陳元青(市交通運輸局)
張樹明(市水利局)
何繼紅(市旅委)
楊詠鋼(市氣象局)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國土資源局),徐建洪兼任辦公室主任。
湖州市地質災害應急服務中心人員名單
主 任:張 軍
副主任:徐建洪
下設協(xié)調組、專家組、應急分隊。
協(xié)調組
組 長:王勝龍、潘志龍
成 員:楊天森、耿國榮
專家組
組 長:鄭善喜
成 員:楊國杏、陳 杰、嚴洪生
應急分隊
由市國土資源局和浙江省核工業(yè)262大隊技術人員組成。
2017-2018年湖州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任務安排表
縣(區(qū)) | 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shù) | 要求搬遷避讓目標數(shù) | 2017年項目(個) | 2018年項目(個) | 監(jiān)測 預警(個) |
|||||||
數(shù)量 | 威脅人數(shù) | 搬遷 避讓 |
減少人數(shù)(人) | 工程 治理 |
減少人數(shù)(人) | 搬遷 避讓 |
減少人數(shù)(人) | 工程治理 | 減少人數(shù)(人) | |||
吳興區(qū) | 6 | 46 | 2 | 2 | 8 | 4 | 38 | |||||
湖州 開發(fā)區(qū) |
2 | 25 | 1 | 1 | 10 | 1 | 15 | |||||
德清縣 | 11 | 32 | 3 | 3 | 12 | 6 | 20 | 2 | ||||
長興縣 | 19 | 251 | 11 | 7 | 76 | 6 | 95 | 4 | 80 | 2 | ||
安吉縣 | 122 | 768 | 65 | 30 | 210 | 30 | 165 | 35 | 208 | 26 | 96 | 1 |
總數(shù) | 160 | 1122 | 82 | 43 | 316 | 47 | 333 | 39 | 288 | 28 | 96 | 3 |